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中國品牌 > 品牌案例 > 正文

《流浪地球》,爆款如何打造

核心閱讀

《流浪地球》不僅是中國科幻電影的里程碑,更是中國電影由高原向高峰邁進的一次成功的藝術實踐,充分體現出中國電影的文化自信。

由郭帆導演、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流浪地球》自今年大年初一上映以來,截至2月20日,國內票房已突破40億元,觀影人次超過8500萬,海外票房突破500萬美元,創(chuàng)下了近5年來中國電影在海外的最好成績。該片已經成為中國電影市場和中國科幻電影史上的現象級大片。

2月20日,由國家電影局主辦的《流浪地球》研討會在京舉行。會上專家們一致認為,《流浪地球》的成功是主創(chuàng)人員潛心創(chuàng)作、追求卓越的碩果,它不僅是中國科幻電影的里程碑,更是中國電影由高原向高峰邁進的一次成功的藝術實踐,充分體現出中國電影的文化自信。

傳頌家國情懷,弘揚中國價值觀

影片《流浪地球》設想太陽某一天發(fā)生災變,將燒毀地球,為了逃離這場災難,人們將地球裝上發(fā)動機變成宇宙飛船,讓它離開太陽系。在這個故事的內核中,人類并沒有像好萊塢科幻電影那樣逃離地球,而是選擇帶著家園、帶著地球去流浪。

中宣部常務副部長、國家電影局局長王曉暉認為,《流浪地球》弘揚的中國核心價值觀,很好地滿足了廣大觀眾的審美需求,影片的成功首先得益于其樹立的價值標桿和占據的道義制高點,展現出了不同于西方的文化元素。“家國情懷是中華民族不變的基因和底色,也是每個中國人內心最柔軟的情感。今天的電影作品,只有高歌時代精神、傳頌家國情懷、直抵心靈深處,才能與觀眾獲得良性互動,從而推動中國電影產業(yè)的發(fā)展。”他指出,家庭是積極的建構性的社會力量,《流浪地球》帶來的不僅是時空的改變,更是新的價值觀和對人的全新理解。

國防科工局新聞宣傳辦公室副主任孟華談道,“英雄”“科幻”“拯救地球”這樣的詞長期充斥在好萊塢大片中,而《流浪地球》講述的是一個具有中國文化特點的故事,對地球未來命運的思考具有未雨綢繆的現實意義,一百代人的流浪地球計劃投射的是中國人自古崇尚的堅韌不拔的精神。

“影片擺脫了美式科幻片主導的逃離地球范式,獨創(chuàng)出嶄新的流浪地球范式,體現了對地球家園的深厚感情。這種范式可以說植根在中華民族文化傳統(tǒng)的深層,傳承由愚公移山、精衛(wèi)填海等神話所代表的保衛(wèi)自身家園的傳統(tǒng),體現了中國文化傳統(tǒng)對未來世界科幻命題的一種獨特的想象和解決方式。”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王一川談道。

宣介人類命運共同體,體現大國擔當

與好萊塢科幻電影中宣揚的個人英雄主義不同,《流浪地球》中,面對地球即將面臨的災難,人類成立了聯合政府,以中國人為代表的全人類團結在一起,共謀解決方案,抵御災害的發(fā)生。專家們認為,影片通過這一大膽的設想,宣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為解決全人類的問題提供了中國方案。

《流浪地球》出品方之一、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喇培康說,《流浪地球》第一次讓觀眾在大銀幕上看到,面對巨大災難,以中國人為代表的全人類共同拯救地球,極大提升了中國人的自信心、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熱情。“影片更加堅定了中國人的‘文化自信’。中國能夠拍出《流浪地球》,是改革開放、經濟發(fā)展、國力提升的必然結果。”

“影片體現出中國的大國氣派和高遠情懷”,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胡智鋒說,“《流浪地球》著眼于對人類生存發(fā)展未來的思考,體現出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對于人類生存發(fā)展的遠見卓識和使命擔當。”他指出,帶著地球一起流浪的“中國方案”推崇各國各民族平等和諧相處,對地球這個人類共同的家園一往情深,這是該片植根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深厚積淀,同時又吸納了豐富多彩的現代文明成果,這也是中國經過改革開放40年,尤其是近年來快速發(fā)展鑄造出的高度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生動反映。

科幻作家、新華社對外新聞編輯部副主任韓松表示,一個國家在成長為經濟大國后,其實力必然在文化及科技上有所反映。想象力是大國實力重要的元素,《流浪地球》很好地對中國近年來發(fā)展積累的實力進行了展示。“影片從一開始就考慮了中國與世界的對話,它不僅傳達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理念,還反映了人類的共同價值??苹秒娪氨貙⑹侵袊鴤鞑ノ幕泴嵙Φ闹匾脚_。”韓松說。

“《流浪地球》改變了中國電影的時空觀念,讓中國人從‘向后看’的穿越變?yōu)?lsquo;向前看’的想象。”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尹鴻認為,該片從時間上面向未來,從空間上面向太空,大大擴寬了中國電影的時空觀念,不僅體現了中國電影面向未來的重大改變,更體現出新時代中國電影呈現的大國氣派、大國精神、大國實力。

推動中國電影類型化、工業(yè)化新探索

作為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也是中國電影在類型化敘事和工業(yè)化水準緯度上的全新探索和實踐,展現出中國電影人敢于實踐的勇氣。影片既扎根本土特色,又探索宇宙空間的奧秘,具有濃厚的時代氣息,大膽的想象、炫麗震撼的視聽效果,讓觀眾耳目一新,體現出了近年來電影工業(yè)和電影技術創(chuàng)新取得的成就。

近年來,中國電影市場發(fā)展迅速,2018年,全國電影票房突破600億元,穩(wěn)居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銀幕總數突破6萬塊,是全球擁有銀幕數最多的國家。巨大的電影市場,需要題材類型豐富多元的影片來填充。過去許多年,由于技術和敘事等方面的缺陷,科幻電影一直是中國電影的軟肋,而隨著《流浪地球》的出現,人們稱之為中國第一部硬科幻電影,它也昭示著中國科幻電影的創(chuàng)作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看完《流浪地球》后我受到了很大震撼,它不僅開啟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元年,而且也讓中國電影工業(yè)化往前走了一大步。”曾拍攝過《動物世界》《滾蛋吧!腫瘤君》的青年導演韓延說,“作為導演,我清楚地知道這一步走得多不容易,它不是好萊塢那種一擲千金的超級大片,背后是一個導演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嘗試和培育。”他認為,《流浪地球》制作團隊獲得的經驗將讓后來的科幻電影創(chuàng)作者少走很多彎路,讓他們有更多的精力去做出新的突破。

《流浪地球》導演郭帆認為,科技和科幻是科學體系下的雙生花,科幻電影在人們心中種下科幻的種子、科學的種子,而科幻電影的發(fā)展也離不開科學和技術的發(fā)展。

對此,孟華特別談道,2018年是中國航天工程的“大年”,中國探月工程經過15年的奮斗,走在了當代世界航天月球探測領域的前列。在我國航天科技硬實力取得重大歷史性突破的時候,體現國家軟實力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上映,讓戲內情景與戲外現實交相輝映,更加引發(fā)了公眾對航天、對未來的關注和濃厚興趣,也引發(fā)了人們對中國科幻電影的新期待。

小說《流浪地球》作者劉慈欣說,國家發(fā)展為科幻電影的發(fā)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有理由相信,隨著中國科技的發(fā)展、電影產業(yè)的升級、綜合國力的增強,將會有更多更好的科幻電影與觀眾見面。

版式設計:沈亦伶

[責任編輯:潘旺旺]
標簽: 流浪地球   劉慈欣   科幻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