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 網(wǎng)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中國品牌 > 海歸中國夢 > 正文

汪品先院士:永遠保持對科學的熱愛(全國道德模范)

同濟大學的校園里,常??梢钥吹剑装l(fā)蒼蒼的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汪品先,騎著輛自行車匆匆穿過。

11月9日,剛剛榮獲全國道德模范稱號的汪品先,以《在社會轉(zhuǎn)型期當教師》為題,為老師們做了一個半小時的報告,倡導打造具有創(chuàng)新思維特色的教育體系,號召從應試教育向創(chuàng)新啟發(fā)教育轉(zhuǎn)變。

汪品先1936年出生于上海,先后在華東師范大學和同濟大學任教,從事海洋地質(zhì)研究。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2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20多年前,在汪品先和一批科學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國加入國際大洋鉆探計劃不到一年,就在國際競爭中脫穎而出。1999年春,以他為首席科學家的第184航次在中國南海成功實施,這是第一次由中國人設計和主持的大洋鉆探航次,實現(xiàn)了中國海域大洋鉆探零的突破。這個航次采集了5460米的深海巖芯,取得了西太平洋海區(qū)最佳的長期沉積記錄,發(fā)現(xiàn)了氣候演變長周期等多種創(chuàng)新成果,使我國一舉進入國際深海研究的前沿。

2011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啟動了我國海洋科學第一個大規(guī)?;A研究計劃——“南海深海過程演變”,汪品先任指導專家組組長。通過對南海深部進行系統(tǒng)觀測,獲得了一系列新發(fā)現(xiàn),在南海深部重大科學問題上,提出了挑戰(zhàn)地球科學傳統(tǒng)認識的新觀點。

進入21世紀,海底觀測系統(tǒng)的競爭成為圍繞海洋的國際之爭。在汪品先直接有力的推動下,由同濟大學牽頭的我國第一個基于海底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海底科學觀測網(wǎng)已啟動建設,建成后將為我國建設海洋強國提供重大科技創(chuàng)新助推力量。

2018年5月,汪品先以82歲的高齡乘坐我國自主研發(fā)的“深海勇士”號載人深潛器,9天內(nèi)3次下潛至南海1400多米深的海底,每次在海底連續(xù)觀測采樣8個多小時,在深海首次獲得“冷水珊瑚林”等一系列重要科學新發(fā)現(xiàn)。每次說起在南海海底的見聞,他總是語帶興奮,快活如孩童。

也許就是因為這樣的熱愛與激情,讓汪品先數(shù)十年如一日,以辦公室為家。他的夫人孫湘君教授說,一年365天,他有364天都在工作。認識他的人都知道,汪老不用手機,但無論什么時候打電話到辦公室他都在。

今年4月的一個晚上,汪品先給學生們上完課后已是8點40分,他依然冒著細雨,騎上自行車趕往辦公室繼續(xù)工作。“對我來說,最缺的就是時間。別的都可以慷慨,唯獨時間我不能慷慨。”汪品先說。

從深海研究出發(fā),汪品先逐漸走向?qū)Φ厍蛳到y(tǒng)科學的整體觀照。2018年,他出版《地球系統(tǒng)與演變》,將地球作為一個完整系統(tǒng)加以研究,整合各種學科、探索地球圈層相互作用。

汪品先希望年輕人永遠保持對科學的熱愛。2017年,他面向同濟大學學子開設公共選修課《科學、文化與海洋》,激勵同學們將科學與文化結(jié)合,投身科學研究事業(yè)。今年9月15日,汪品先與夫人孫湘君捐贈多年積蓄200萬元,設立“同濟大學海洋獎學金”。不久前,汪品先受邀入駐短視頻平臺,通過視頻方式科普深海知識,吸引了一大批年輕受眾。

[責任編輯:潘旺旺]
標簽: 汪品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