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chuàng) > 正文

青年群體意識形態(tài)安全的重要性及實現(xiàn)路徑

【摘要】青年群體的意識形態(tài)安全,不僅是時代新人成長的內在需要,也是黨和國家事業(yè)后繼有人的戰(zhàn)略要求。青年群體意識形態(tài)安全面臨西方物質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帶來的風險挑戰(zhàn)。因此,要在黨的領導下,從哲社文藝領域、網絡傳媒陣地、學校教育渠道、紀念慶典活動等方面下功夫,堅持以立為本、立破并舉的原則,加強青年群體的意識形態(tài)引導與安全。

【關鍵詞】青年群體 意識形態(tài)安全 青年思想教育 【中圖分類號】D64 【文獻標識碼】A

意識形態(tài)安全是指國家主流意識形態(tài)能夠健康發(fā)展,保持一種相對安全和不受內外威脅的狀態(tài)。它是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精神內核,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樣,青年工作攸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影響民族復興偉業(yè)。正因如此,圍繞新時代青年群體的意識形態(tài)安全主題,從為何重要、面臨什么風險、怎樣塑造等方面進行分析,將有利于意識形態(tài)安全理論和青年學理論研究的深化,對于新時代開展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將提供有益的智識支持。

青年群體意識形態(tài)安全的重要性

青年是最富活力、最具創(chuàng)造性的群體,是標志時代最靈敏的晴雨表。他們的精神狀態(tài)、思想動向不僅關系到自身的健康成長,也直接關系到黨和國家重大戰(zhàn)略擘畫的實現(xiàn)。

青年時期是人生的關鍵時期,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走向社會,精神世界的塑造都是極為重要的內容。青年學生是思維最為活躍、接受新生事物能力最強的群體。他們的知識體系搭建尚未完成,心智情感發(fā)育尚未成熟,正確價值觀有待成型,因而處于人生的“拔節(jié)孕穗期”,可塑性較強。步入社會后,他們成為職場中的一員,無論是從事傳統(tǒng)職業(yè)還是新型職業(yè),同樣涉及如何正確看待時代、社會、人生等重要問題,如何用正確的立場、觀點、方法觀察時代、解讀社會、面對人生,培養(yǎng)勤于開拓、善于思考、勇于擔當?shù)牡赖缕焚|和思維方式等,這些都需要青年在摸爬滾打中鍛煉成長。相反,如果在青年時期被各種錯誤思潮誘導而出現(xiàn)思想混亂、價值取向錯位、精神發(fā)育不良等問題,那就會影響自身未來的發(fā)展和人生意義的書寫。因此,加強青年群體的意識形態(tài)引導與安全,直接關系到青年成長成才和未來發(fā)展。

青年群體意識形態(tài)安全,關乎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中國的未來屬于青年,中華民族的未來也屬于青年。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狀態(tài)、綜合素質,是一個國家發(fā)展活力的重要體現(xiàn),也是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當前,中國已經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正昂首闊步行進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沒有廣大人民特別是青年一代的接續(xù)奮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xiàn)只會流于空談。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青年群體要善于明辨是非,恪守正道,不為各種誘惑所動搖,不為表象所蒙蔽,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定力,自覺將青春奮斗融入民族復興、國家強盛的時代偉業(yè),肩負起國家和民族的希望。同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也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xiàn)的,前進道路上將會遇到許多前所未有的驚濤駭浪,需要付出更為艱巨的努力,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續(xù)奮斗。如果年輕人沉迷于物質享受而缺乏精神追求,拘泥于“小我”而缺乏“大我”格局;或者面對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壓力時采取“躺平”“佛系”態(tài)度,缺乏不怕困難、永不氣餒、拼搏進取的奮斗精神。那么,黨和國家的事業(yè)就不能獲得源源不斷的青春力量,不利于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因此,培養(yǎng)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shù)男聲r代青年,就需要重視青年群體的意識形態(tài)安全問題,應將其放在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和黨的事業(yè)后繼有人的高度予以重視,使青年一代不辱使命、不負人民重托。

青年群體意識形態(tài)安全面臨的風險挑戰(zhàn)

新時代為青年提供了美好際遇,為其求學生活、施展才華打開了廣闊的天地,青年也沒有辜負這個時代,他們在追逐夢想的征程上始終踐行“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錚錚誓言。無論是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一線還是在脫貧攻堅主戰(zhàn)場,在國家需要時都有青年擔當作為的身影。應該充分肯定,新時代青年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展現(xiàn)了主動的奮斗精神、濃郁的家國情懷、充分的歷史自信,是可愛、可信、可為的一代。但也必須看到,面對世界范圍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的新形勢,青年群體的意識形態(tài)安全面臨著一定的風險挑戰(zhàn)。同時,青年自身也因閱歷尚淺和認知局限,在面對學習、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種思想困惑、成長路上的成敗得失時,會出現(xiàn)迷茫和彷徨,被一些“雜音”“噪音”所影響。這提醒我們必須密切關注青年群體的思想動向和成長問題。

西方物質主義對精神價值的影響。西方物質主義作為一種以擁有財物多少作為人生追求的價值觀,通過市場經濟以及網絡媒介等載體,影響著青年的精神世界,滋生了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等錯誤思想。一方面,物質主義利用市場的逐利性誘發(fā)拜金主義現(xiàn)象。青年群體在參與市場經濟活動時,容易把經濟領域的物質利益最大化準則泛化到其他生活領域,突破市場與社會的邊界,甚至變成唯利是圖的拜金主義。這不僅消磨了青年人的艱苦奮斗意志,也腐蝕了他們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物質主義通過物質的占有欲催生享樂主義行為。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極大地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物質選擇空間,但也給物質主義盛行提供了現(xiàn)實的溫床。有的年輕人不再欣賞祖父輩艱苦奮斗、勤儉樸素的道德準則,甚至認為這些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已經落伍過時,轉而采取“我消費,故我在”的享樂主義生活方式。特別是在各種資本平臺和算法推送的影響下,加上直播帶貨和流量明星的示范效應,一些青年人沉迷于超前消費、炫耀攀比而不能自拔。

極端個人主義對家國情懷的沖擊。極端個人主義是一種以人性自私為基礎的自我中心主義,強調個人本位,表現(xiàn)為利己主義。極端個人主義使得自我意識無限膨脹為脫離社會性的單子式存在,從而走向偏執(zhí)的小我“自戀”狀態(tài),在張揚個性的道路上淡忘社會責任與擔當。新時代特別要提防青年群體出現(xiàn)這樣的認知錯誤和行為偏差。一方面,要防止極端個人主義導致青年的國家觀念和民族意識的淡化。青年一代一定要心懷“國之大者”,主動把人生理想融入到國家和民族發(fā)展的磅礴偉業(yè)之中,做到既為青春添彩也為國家增光。應該說,親身見證祖國迎來繁榮富強征程的新時代青年,能夠感受到個人命運與國家和民族的發(fā)展息息相關、同頻共振。在這個意義上,青年的國家觀念和民族意識具有堅實的實踐支撐。但具體到現(xiàn)實生活的復雜場景中,就有可能出現(xiàn)一些知行不一、應然與實然相悖的情況。比如,在日常的就業(yè)、消費、教育、醫(yī)療等生活場景中,當個人利益受損或個人利益實現(xiàn)遭遇挫折時,部分青年就有可能被極端個人主義思想裹挾,進而表現(xiàn)出帶有負面情緒意見的偏激行為,甚至由此轉向對國家的疏遠和政治冷漠。因此,青年的國家觀念和民族意識的培養(yǎng),不能停留在理論或口號上,還需要在工作生活實際場景中來分析。這就要求青年人在人生格局和思維方式上不斷歷練成長,所謂“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將個人的“小我”融入到國家民族的“大我”之中,青春才會更加亮麗和昂揚,人生才會更加充實和有意義。另一方面,要防止極端個人主義導致青年家庭社會責任缺失。無論是疫情防控一線的青春身影,還是北京冬奧會的青年志愿者,都展示了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擔當和精神風貌,新時代青年是朝氣蓬勃和值得信賴的一代。青年思想在主體上是積極健康的,但也有一些問題需要得到重視。青年一代很多成長在獨生子女家庭,從小受到父母長輩的寵愛,部分青年易養(yǎng)成以個人為中心的思維定式和生活方式,缺乏感恩的心理和對家庭的責任。面對社會,一些青年可能會缺乏初生牛犢不怕虎、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剛健勇毅,碰到困難挫折不敢迎難而上、負重前行,而是“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丟掉中國青年永久奮斗的好傳統(tǒng)。無數(shù)的事實表明,青年時期要涵養(yǎng)家國情懷,讓青春在家國擔當與責任奉獻中熠熠生輝。

歷史虛無主義對歷史自信的消解。歷史虛無主義往往抓住特定時間節(jié)點,依托文學影視作品,披著學術外衣,利用網絡平臺進行傳播,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文化進行歪曲和污名化處理,違背唯物史觀和正確黨史觀的解讀方法,用主觀代替客觀、支流取代主流、細節(jié)概括整體、現(xiàn)象遮蔽本質等方式進行言說,對青年人的歷史認知造成了不良影響。一方面,歷史虛無主義改寫青年的歷史認知,消解歷史自信的理性認識基礎。歷史認知是歷史自信的重要前提,用實事求是、全面發(fā)展、辯證分析的觀點分析歷史,是唯物史觀的內在要求,也是堅定歷史自信的認知基礎。然而,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網絡碎片化、快餐化的閱讀方式以及青年人的好奇心理,用過度娛樂化“笑點”、庸俗化“笑料”“八卦新聞”或者是學術爆料“賣點”“標題黨”等方式博取眼球和提高點擊率,惡搞經典作品中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文化,對歷史進行任意評說,導致一些青年形成錯誤的歷史觀。因此,堅定正確的歷史認知,就要旗幟鮮明地反對歷史虛無主義,讓正史成為廣大青年人奮進新時代的認知共識。另一方面,歷史虛無主義改變青年的歷史認同,侵蝕歷史自信的價值情感基礎。學習歷史,不僅要求真,培養(yǎng)對歷史的敬畏與尊重;也要讓歷史啟示現(xiàn)在和未來,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在這個意義上,歷史認同是增強歷史自信的價值情感基礎。青年人堅定歷史認同,就能從歷史事件中明白歷史道理,深刻領悟“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青年人堅定歷史自信,就能從歷史人物特別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及革命英雄人物身上感受人格的魅力、精神的力量,化作賡續(xù)共產黨人精神血脈、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就能從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汲取營養(yǎng)和智慧,增強做新時代青年的骨氣和底氣,成為情感飽滿、積極向善、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時代奮斗者。這樣,歷史自信就擁有了堅實的精神動力、豐滿的情感支撐及主動的價值引領。為此,要充分認識歷史虛無主義的危害,它表面上虛無的是歷史,實質上解構的是青年人歷史自信的內在精神與價值根基,影響的是青年以昂揚姿態(tài)建功新時代的奮斗理想。

因此,要高度重視青年群體意識形態(tài)安全面臨的風險挑戰(zhàn),引導廣大青年培養(yǎng)只爭朝夕的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奉獻擔當?shù)募覈閼?、接續(xù)奮斗的歷史自信,在攻堅克難中守正創(chuàng)新,用青春汗水創(chuàng)造出屬于新時代青年的更大榮光。

加強青年群體意識形態(tài)引導與安全的路徑

青年群體的意識形態(tài)安全風險,既有意識形態(tài)面臨的共性問題,也有青年群體的個性問題,必須有機結合起來考察?;诖?,要發(fā)揮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優(yōu)勢,根據(jù)青年思想狀況和特點,教育引導青年群體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緊扣當代中國青年運動的主題,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斗。同時,可通過哲社文藝領域、網絡傳媒陣地、學校教育渠道、紀念慶典活動等,堅持以立為本、立破并舉的原則,加強青年群體的意識形態(tài)安全。

提高哲社文藝領域的供給質量。哲學社會科學肩負著立時代潮頭、發(fā)思想先聲,為黨和人民述學立論、建言獻策的重要使命。有效應對青年群體意識形態(tài)領域面臨的風險挑戰(zhàn),必須站穩(wěn)中國立場、立足本國實際,對錯誤思潮進行學理批判,揭穿錯誤言論背后的實質與陷阱,在分析鑒別中著力提出體現(xiàn)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價值的理念、主張和方案,做到用中國話語破除西方話語霸權,用科學理論武裝新時代青年,確保青年一代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同時,文藝領域也要正本清源,堅決抵制低俗、媚俗、庸俗之風,堅決禁止調侃崇高、丑化領袖和英雄人物、扭曲歷史事件真相的文化“垃圾”。不僅如此,文藝還要扎根青年生活實際,用充滿青春氣息的作品書寫青年,謳歌青年奮斗人生,刻畫青春美麗人物,在守正創(chuàng)新中創(chuàng)作弘揚民族精神和展示青春活力的優(yōu)秀作品,用文藝的力量激勵青年將青春奮斗自覺融入黨和人民事業(yè),朝氣蓬勃邁向未來。

完善網絡傳媒陣地的傳播功能。網絡空間作為實體空間的延展,成為青年一代“網絡原住民”的精神家園,豐富了其信息交流與獲取的渠道,但網絡也容易被人利用,成為青年意識形態(tài)安全隱患的新生戰(zhàn)場。如何把互聯(lián)網這一最大變量轉化為青年群體意識形態(tài)安全塑造的最大增量,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這其中,既需要提高青年自身網絡素養(yǎng)、辨別力和“免疫力”,也需要通過強化網絡監(jiān)管、深入推進網絡法治建設、壓實互聯(lián)網企業(yè)的主體責任、構建網絡信息過濾機制等方式來凈化各種錯誤思潮,為青年成長匯聚各方力量,培育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的網絡文化生態(tài)。同樣,新聞輿論戰(zhàn)線也要牢記工作職責和使命,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通過傳播手段和話語方式的創(chuàng)新,積極發(fā)展各種交互式、可視化、年輕態(tài)、微新聞等貼近青年群體的新聞信息服務,構建用戶終端、媒體平臺、傳播鏈條的全方位立體新聞輿論矩陣,在青年精神世界中發(fā)揮激濁揚清、成風化人的重要作用。不僅如此,還要通過正面宣傳為主的內容創(chuàng)新來引導青年群體正確認識世界、全面了解國情、科學把握時代大勢,自信自強講好中國故事。

發(fā)揮學校教育渠道的引導作用。學校教育是培養(yǎng)青年精神成長和塑造青年意識形態(tài)安全的重要渠道,發(fā)揮著立德樹人的重要功能。各級各類學校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助力青年發(fā)展成才、行穩(wěn)致遠??梢越⒄n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協(xié)同育人、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橫向整合機制,優(yōu)化大中小主線貫通、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思政課程縱向銜接機制,完善“四史”教育與思政教育有機結合的內容融合機制,通過“三全”(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形成立德樹人協(xié)同效應,引導廣大青年增進主流意識形態(tài)認同,堅定“四個自信”。

提高紀念慶典活動的展示效果。近幾年,我們已經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五四運動100周年、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等紀念慶典活動中,深刻體會到紀念慶典活動對塑造青年群體意識形態(tài)安全的重要作用。具體而言,它既有利于青年保存國家和民族的集體記憶,培養(yǎng)正確的歷史觀和對待歷史的敬畏感;也有助于青年傳承革命先輩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精神風范,賡續(xù)中華民族的家國情懷與精神血脈;還有益于涵養(yǎng)青年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歷史自信。因此,必須繼續(xù)堅持紀念慶典活動這一優(yōu)秀傳統(tǒng),精心組織青年直接參與或集體觀看紀念慶典儀式,學習宣傳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慶典儀式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在集體記憶塑造中發(fā)揮好讓歷史光照未來的“教科書”與“營養(yǎng)劑”作用,使廣大青年在紀念慶典活動的隆重氛圍浸潤與精神啟迪感召下,樹立遠大理想、站穩(wěn)人民立場、厚植家國情懷,在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中勇毅篤行,不斷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

(作者為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導)

【注:本文系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新發(fā)展階段思政課教育教學規(guī)律、學生認知規(guī)律和接受特點研究”(項目編號:21JDSZKZ04)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關于青少年和共青團工作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年。

②《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

責編/銀冰瑤 美編/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chuàng)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李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