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眼光
鄧小平強調:“我們要趕上時代,這是改革要達到的目的。”他一再要求我們放眼世界、放眼未來,也放眼當前。
這種趕上時代的思想和放眼世界的眼光,對于改革開放的推進和中國道路的開辟,起了重大的作用。
改革開放前的中國,曾經長期處于封閉半封閉的狀態(tài),不僅拉大了與發(fā)達國家的差距,而且自己還渾然不知。“文革”一結束,才突然發(fā)現,外部世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fā)生深刻的變化,社會主義已經面臨嚴峻挑戰(zhàn),中國再不改革開放就要被開除“球籍”了。
為了了解世界,1978年春夏,中國組織了兩個特殊的赴國外考察團。一個是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谷牧為團長,楊波、錢正英等參加的西歐考察團。另一個是以李一氓為團長,于光遠、喬石等參加的南斯拉夫、羅馬尼亞考察團。
考察團一路考察,一路議論。開眼看世界,深感世界之大、變化之快,中國不應自我封閉,而應擴大對外經濟文化交流和吸引外資,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疾靾F回國后,向政治局整整匯報了一天,并分別撰寫了很有分量的考察報告,上報中央。
為了借鑒和吸收海外的經驗,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前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專門印發(fā)了《蘇聯在二三十年代是怎樣利用外國資金和技術發(fā)展經濟的》《香港、新加坡、南朝鮮、臺灣的經濟是怎樣迅速發(fā)展起來的》《戰(zhàn)后日本、西德、法國經濟建設是怎樣迅速發(fā)展起來的》等參考材料。這些材料開闊了大家的眼界和思路。老一輩革命家看到了世界發(fā)展的趨勢和潮流,看到了中國與世界的差距和內在聯系,下決心實行對外開放,盡快趕上時代潮流。
對外開放是與改革聯結在一起的。鄧小平說,改革就是搞活,對內搞活也就是對內開放,實際上都叫開放政策。
對外開放,成為新時期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從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設備,到引進先進的管理方式和經驗;從積極開展對外貿易和科技文化交流,到創(chuàng)辦經濟特區(qū)形成全方位開放格局;從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到實行互利共贏戰(zhàn)略,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水平越來越高。
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用馬克思主義的寬廣眼界觀察世界,對當今時代特征和總體國際形勢,對世界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成敗,發(fā)展中國家謀求發(fā)展的得失,發(fā)達國家發(fā)展的態(tài)勢和矛盾,進行正確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學判斷,得出了重要的結論,始終堅持對外開放的國策,始終堅持走和平發(fā)展的道路,使中國一步步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
中國道路,是在中國與世界的雙向互動中走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