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0日,對于很多人來說,這個日子可能沒有什么特殊的含義。而對于117萬沂水人來說,卻是值得紀念的一天。正是在這一天,一場殯葬改革大幕在2434平方公里的沂水大地上全面拉開。
沂水縣隸屬山東省臨沂市,位于革命老區(qū)沂蒙山區(qū)腹地,是沂蒙精神發(fā)祥地之一。2016年12月10日,我來到沂水縣擔任縣委書記。到任以后,我發(fā)現(xiàn)沂水群眾基礎不錯,干部執(zhí)行力強,各項工作也有比較好的開端和鋪墊,這為實施殯葬改革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提起殯葬改革,其實我多年前就作過思考。我生在農(nóng)村,長在農(nóng)村,大學畢業(yè)后又一直在基層工作,平時和基層干部群眾有很多的接觸,也深知基層干部群眾的處境和所思所想所盼。通過多年的調(diào)研和觀察,我發(fā)現(xiàn)基層的移風易俗工作任重道遠,而70%-80%的陳規(guī)陋習又集中在殯葬這個環(huán)節(jié),薄養(yǎng)厚葬、裝棺再葬、大操大辦、攀比炫富等現(xiàn)象屢見不鮮,既浪費了土地和木材,也耗盡了財力和精力,有的人為了辦一場所謂體面的葬禮耗盡了家財,甚至負債累累。我理解,“死要面子活受罪”就是死人要了面子,活人卻遭了罪。其實在城市,市民在殯葬方面也有難言之隱,天價骨灰盒、天價墓穴讓很多人“死不起”,尤其是對城市里的低收入階層來說更是這樣。死不起既是個人的傷痛,也是社會的悲哀。有的地方舉辦喪禮不倫不類,甚至傷風敗俗的事情時有發(fā)生。很多家庭都不想這樣做,但礙于情面和傳統(tǒng)勢力的影響,不得不“隨大流”。殯葬方面的陳規(guī)陋習與當前建設美麗鄉(xiāng)村和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也格格不入,甚至是背道而馳的。很明顯,單靠一家一戶很難改變這種現(xiàn)狀,這個時候就需要黨委政府出面。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縣委、縣政府換屆后的第一把火,就選擇了殯葬改革。
▲ 沂水縣公墓信息管理系統(tǒng)
2017年春節(jié)過后,縣委、縣政府就召集人員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調(diào)研和測算,對改革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預測,對風險進行評估。調(diào)研本身就是統(tǒng)一思想、求同存異的過程,沒想到干部群眾對改革認可度很高,都認為非改不可,可以說是眾望所歸。通過測算,實行“全免費”的殯葬改革,除去公墓建設一次性投入費用大一些外,政府每年用于殯葬改革的投入,相對于政府整個支出來說并不是很大,縣級財力完全可以承受。對于改革中可能出現(xiàn)的這樣那樣的問題,我們反復揣摩,如公墓建好了沒人進怎么辦,在改革過程中出現(xiàn)了偏差甚至惡性事件怎么辦,萬一改革不成功造成了惡劣影響被炒作怎么辦,等等。幾乎能出現(xiàn)的問題都考慮到了,我們也制定了相應預案。
去年5月9日,在全縣殯葬改革動員會上,我鄭重宣布:從5月10日開始,沂水縣正式開始實施以“殯葬全免費”為主要內(nèi)容的改革:沂水籍在沂水去世的公民,遺體接運費、火化費、骨灰盒費、公益性墓穴和墓碑費全部免除,相關費用由縣鄉(xiāng)兩級財政承擔。為了確保改革的正確方向,縣委、縣政府提出了“三為主”“三不準”:即以正面引導為主、以說服教育為主、以攻心說理為主;不準強制、不準一刀切、不準搞平墳運動。這幾項規(guī)定主要是針對干部來的,是對干部在改革中的行為和工作方式方法進行嚴格約束。在此基礎上,我們又提出了“三嚴禁”:嚴禁制作和使用大棺材、嚴禁在基本農(nóng)田修墳建墓、嚴禁個人和集體租售土地作為墓地,縣里也停止審批經(jīng)營性公墓。“三為主”“三不準”“三嚴禁”是這場改革的總遵循和指導原則。我明確告訴大家,如果按照這個指導原則開展工作,出了問題責任由縣里來承擔。當然,我認為如果真把握好了這一點,改革不會出現(xiàn)大的問題,即使是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也是完全可以掌控的。
殯葬改革能不能得到干部群眾的擁護和支持,能不能給人們帶來實惠,算好“六筆賬”至關重要。一是經(jīng)濟賬,沂水每年去世8000人左右,過去每家辦一場喪事花費在2.5萬元左右,統(tǒng)算下來,全縣每年要花2億多元,政府實行全免費,財政只需要投入2000萬元即可。二是土地賬,過去散埋亂葬,每年大約需要300-400畝地,進入公墓安葬,30畝地左右即可。三是資源賬,我曾經(jīng)親自到一家棺材鋪了解,打一口大棺材一般需1-1.5立方米木材,一畝楊樹林生長一年大概也就出1.5-2方木材,更何況很多棺材都是松木、柏木、楠木制作的。統(tǒng)一使用骨灰盒進行安葬,全縣年可節(jié)約木材1萬方左右。四是安全賬,沂水山多林密,每年因為上墳引起的山林大火不少,一到集中上墳期間,黨委政府和機關干部如臨大敵,枕戈待旦。實行公墓集中安葬,就減少了很多消防隱患。五是環(huán)保賬,如今霧霾已是公眾心腹之患,過去每逢上墳時節(jié),煙霧繚繞,久久揮之不去。而我們建設的公益性公墓,設有集中焚燒區(qū),很好地避免了煙霧擴散和過度焚燒;六是祭祀賬,統(tǒng)一修建的公墓標準高、配套全,有專人看管,方便后人祭祀。這“六筆賬”是我們做群眾工作的基礎,通過大張旗鼓的宣傳,讓群眾認可和接受這六筆明白賬,放心、安心地參與支持殯葬改革。
公墓建設是殯葬改革的重中之重。實際上,5月10日宣布改革時,全縣建成的公墓也就七八處,其中有幾處還是收費的,有的從建成就一直閑置。改革當天,這幾處公墓就全部免費了,但僅靠這幾處公墓是遠遠滿足不了改革需要的。為此,縣里組織了民政、土地、林業(yè)、規(guī)劃、財政等部門和鄉(xiāng)鎮(zhèn)一起,在充分尊重群眾意見的基礎上,按照10個村共用一處公墓的原則,規(guī)劃了110處公墓。公墓的選址要做到“三符合”:符合村莊發(fā)展規(guī)劃,符合全縣公墓布局規(guī)劃,符合土地規(guī)劃,原則上不占用基本農(nóng)田。公墓建設要嚴格按照規(guī)定標準,單穴0.5平方米,雙穴0.8平方米,每畝建設雙穴墓200套,全部采用臥碑,綠化率要達到75%以上。在隨后的五十天時間里,我先后五次帶領有關部門負責人和鄉(xiāng)鎮(zhèn)黨委書記在公墓建設現(xiàn)場召開現(xiàn)場會,在各處公墓來回穿梭。6月底,110處高標準公墓全部建設完成,共建設墓穴40266套,以雙穴為主,基本滿足了全縣10年的殯葬需求。去年底,為支持沂水殯葬改革,臨沂市國土資源局給予我縣96畝土地指標,很大程度緩解了公墓建設土地占用的壓力。公墓建設共投入資金5000萬元,其中縣財政撥付2591萬元,其余的由鄉(xiāng)鎮(zhèn)負擔。這項支出雖然很大,但公墓數(shù)量是滿足10年殯葬需求的,均攤到10年,每年也就500多萬元。近期,臨沂市財政對我縣殯葬改革給予適當?shù)馁Y金補助??h民政局還成立了副科級的公墓管理中心,對全縣公墓的建設使用情況進行即時記錄,實現(xiàn)了公墓管理的常態(tài)化、規(guī)范化、信息化。
▲ 沂水縣東跋山公墓
殯葬改革回避不了殯儀館這個關鍵環(huán)節(jié),一直以來殯儀館也成了群眾熱議的話題,甚至是眾矢之的。公眾反映,殯儀館火化費用高,骨灰盒貴,有的還存在服務態(tài)度冷硬等問題。為此,我們把殯儀館由過去的自收自支單位改成了財政全額撥款的事業(yè)單位,據(jù)說這在全國也是第一家。殯儀館干部職工的工資和運營費用由縣財政兜底保障,我們還提出,殯儀館干部職工的工資不低于改革前的水平,殯儀館自身要提高服務水平和管理質(zhì)量以適應改革的需要。這樣一來,既回歸了殯儀館的公益性,又打消了殯儀館干部職工的后顧之憂。縣里投資300多萬元對4個低檔火化爐進行升級改造,這樣,殯儀館的9個火化爐全部成了高標準火化爐。我們將全縣的遺體接運車納入統(tǒng)一管理,費用每月?lián)嵔Y算??h民政局設立專門的舉報電話,加強對遺體接運車主的監(jiān)督。
在殯葬改革中,村里的紅白理事會的作用不可低估。雖然成立紅白理事會的初衷是為了移風易俗,但實事求是地講,過去很多村的紅白理事會僅僅是幫助逝者家人操持喪事,在移風易俗方面的作用微乎其微,有的紅白理事會還是陳規(guī)陋習的始作俑者。為此,縣里要求各村重新組建紅白理事會,成員必須素質(zhì)高、能力強、德高望重,特別是善于做群眾工作。實踐證明,在這場改革中,絕大多數(shù)村的紅白理事會都發(fā)揮了很好的作用,體現(xiàn)了相當高的正能量。
在改革中也涌現(xiàn)了很多感人的事跡。一位在外地創(chuàng)業(yè)的沂水老鄉(xiāng)為了支持公益性公墓建設,投入七百多萬元為所有公墓提供綠化苗木。縣里一位政協(xié)副主席還把自己家的老墓地無償提供給政府,為當?shù)乩习傩战ü?。改革早期,為了引導逝者進公墓,鄉(xiāng)鎮(zhèn)的主要負責人主動到逝者家中做工作,有的還親自到墓地祭奠??h里有一位離休的正縣級老干部,德高望重,在縣里很有影響,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并很有建樹。多年前,子女就為他打好了棺材并修好了墓穴,很多人都擔心他去世后不會進公墓。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去世前他就讓子女拆解了棺材,拆除了墳墓,去世以后帶頭進了公墓。今年清明節(jié)前夕,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記者到一貧困戶家里采訪,這家男主人剛剛因病去世,家里幾乎一分錢沒花就辦完了喪事,女主人對記者說,感謝國家出臺了這么好的政策。實際上,這個政策只是沂水縣在實施改革中出臺的政策,還沒有上升到國家層面,作為基層干部,為老百姓辦點好事,老百姓把這筆惠民賬記在國家身上,我們感到很欣慰。
▲ 沂水縣長山公墓
當然改革也是摸著石頭過河,絕對不可能一帆風順。改革之初,有群眾舉報,有一位正科級的干部,深夜把其去世的母親埋進事先建好的墳墓。這是一個十分危險的信號。為此,在一次全縣大會上,我對這個干部進行了嚴厲批評,這個干部成了反面教材,給所有的干部敲了警鐘。也是在改革之初,有的鄉(xiāng)鎮(zhèn)工作簡單化、機械化,給干部和村下指標,有個別地方還出現(xiàn)了截葬的行為,縣里及時糾正了這些錯誤的做法。改革一年來,我先后接到了七八十次電話,大多是咨詢性質(zhì)的,但其中有的也很不友好,有的甚至帶有威脅性質(zhì)。我沒有理會,更沒有退縮,我自始至終相信,我們走的路是對的,我們的改革是深入人心的。事后我猜測,威脅我的人很可能是長期以來靠殯葬業(yè)發(fā)財?shù)娜耍覀兊母母锴址噶怂麄兊睦?,甚至砸了他們的飯碗?/p>
改革進入關鍵時期,民政部和山東省政府先后派出調(diào)研組到沂水進行了實地調(diào)研,并對改革給予高度肯定。去年8月30日,在云南省玉溪市召開的全國殯葬改革座談會上,民政部安排我參加會議并在會上介紹了改革的經(jīng)驗。今年4月4日,山東省政府召開全省推進移風易俗工作視頻會議,在全省推廣了沂水的做法。4月4日,中央深化改革委員會辦公室以《山東沂水算好“民生賬”,實施基本殯葬服務全免費改革》為題,介紹了沂水的殯葬改革。日前,沂水殯葬改革經(jīng)驗也寫入了《山東省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規(guī)劃(2018-2022年)》。
在這場改革中,各路媒體的鼎力支持至關重要。改革剛剛開始,就引起了媒體的關注。特別是去年5月22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lián)播播出后,沂水成了焦點。一時間,眾多媒體紛至沓來,難得的是,無論是黨報黨刊,還是小報小刊,幾乎眾口一詞,紛紛為沂水的改革點贊和呼吁。幾家權威媒體還以內(nèi)參的形式上報到高層,力挺改革。公眾的關注度也很高,紛紛通過微信、微博等形式,傳播沂水的改革信息,絕大多數(shù)也都是正面的。今年的4月4日,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以“讓喪事不再難辦”為題,綜合報道了沂水縣的殯葬改革。眾多媒體的強烈呼吁和正面回應,使我們的改革有了一個寬松的輿論環(huán)境。一位領導曾這樣評價,這些年來黨委政府出臺一項新政,能夠像沂水一樣獲得如此高的贊譽,是不多見的。這也恰恰證實,殯葬改革是多么受關注,人們要求改革的呼聲是多么高。自改革以來,先后有21個省份160多個縣到沂水考察學習殯葬改革工作。特別是今年清明節(jié)以來,來沂水考察的已達76批次、1196人。
改革已經(jīng)一年多了,現(xiàn)在可以用事實來說話。從2017年5月10日2018年10月20日,全縣共去世12129人,其中進公墓安葬11500人,特別是去年7月1日所有公墓建成投入使用后,去世的11123人全部進了公墓。另外,259名沂水籍在外地工作的老鄉(xiāng)去世后,也回到了沂水公墓安葬,墓穴是縣里免費提供的。除去公墓建設費用,縣鄉(xiāng)財政累計投入2800萬元。國土部門統(tǒng)計,一年多來安葬這些逝者僅占用了31畝地,要是在過去,400畝地也不夠。一年來沒有發(fā)生一起因上墳引起的山林大火,祭祀時節(jié)的空氣質(zhì)量有了明顯好轉。隨著改革的深入,喪事新辦蔚然成風:佩戴黑紗、白花代替了披麻戴孝,鞠躬代替了磕頭,獻花代替了燒紙……厚養(yǎng)儉葬新風尚得以形成。清明節(jié)前夕,縣里還專門安排鄉(xiāng)鎮(zhèn)和民政部門為到公墓祭祀的人免費提供鮮花。清明節(jié)當天,我專程來到東跋山公墓,發(fā)現(xiàn)每一個墓碑上都工工整整擺放著一束鮮花,儼然成了一道風景線。
曾經(jīng)有人問我,沂水殯葬改革的核心是什么?我用三句話概括:全民惠葬、厚養(yǎng)儉葬、逝有所安。我們的改革是全民性的、普惠性的,也是徹底性的,惠及的是全體沂水公民,此謂之全民惠葬;改革中我們提倡孝悌文化,要把孝盡在老人生前,讓每位老人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樂,老人去世后,喪禮要節(jié)儉、文明,不能鋪張浪費,此謂之厚養(yǎng)儉葬;改革的目的是讓每個人都能夠體面、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讓每個去世的人都能有個安身之處,此謂之逝有所安。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fā)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我認為,生老病死是人之常理,任何人也回避不了,這“七個所”解決了“生老病”的問題,而我們的改革就解決了“死”的問題,就是逝有所安,這樣形成了人生完整的閉環(huán)。今天,我可以自信地說,在沂水縣,不論生前是領導干部、企業(yè)老板,還是普通群眾,不論生前地位尊崇還是卑微,不論生前富有還是貧窮,去世以后待遇是一樣的:火化爐是一樣的,骨灰盒是一樣的,墓穴是一樣的,墓碑也是一樣的。
我要感謝我們這個團隊,我們一路攜手走來,再苦再累沒有人抱怨,再難再險沒有人退縮,風雨同舟,榮辱與共,群策群力,眾志成城。我要感謝祖祖輩輩生活在這方土地上的人民,他們是那樣的顧大局、識大體,對改革又是那樣的支持和配合。殯葬改革走到今天不容易,我們身在基層,看的不會太高,想的也不會太遠,雖不能做出轟轟烈烈的大事業(yè),但也有一方干事創(chuàng)業(yè)報效國家造福人民的平臺。我們常年在基層工作,在老百姓眼里,我們的一言一行代表的是國家,是我們的黨,我們?yōu)槔习傩辙k點好事,老百姓就會看在眼里、記在心上,曾經(jīng)所有的付出和經(jīng)受的苦難又算得了什么呢?
▲ 沂水縣殯儀館
通過一年的實踐和摸索,我們對于殯葬改革有了一些體會和認識,我們認為這項工作把握好以下幾點是至關重要的:一是一定要尊重公序良俗、吃透風土人情。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的國家,各地、各民族的風俗習慣不盡相同。在殯葬改革中,絕對不能用一把尺子量到底。即使在同一個地區(qū),也要區(qū)別對待。這就要求我們在實際操作中既要順勢而為,更要因勢利導。二是要充分尊重和發(fā)揮群眾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其實群眾才是改革的主人,改革理應讓群眾參加,尊重群眾意愿,維護群眾利益,不能上熱下冷,剃頭刀子一頭熱。三是要像“大禹治水”一樣,堅持堵疏結合。既要封口,更要出口,光堵不疏是不行的。殯葬改革是系統(tǒng)性、全鏈條的改革,要通盤考慮,既要瞻前,更要顧后,環(huán)環(huán)相扣,統(tǒng)籌兼顧。四是要充分發(fā)揮黨員干部的作用。在我們改革的整個過程中,縣委明確要求黨員干部必須始終走在改革的前列,要做好示范和引領,為此在改革之初縣委就發(fā)出了《致全縣黨員干部的一封信》。在改革的全過程,我們抓住黨員干部這個關鍵群體,既要身體力行地推動改革,又要在改革中發(fā)揮好的作用。只有黨員干部率先垂范,改革才有說服力、影響力。如果黨員干部不帶頭,我們的改革就大打折扣。五是運用經(jīng)濟手段來推動改革。我們實行的全民惠葬改革,表面上看,政府需要投入一定的資金,但這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綜合賬,算來算去這都是一筆很劃算的經(jīng)濟賬、民心賬。省了老百姓的錢,節(jié)約了土地和木材,減少了安全隱患,降低了大氣污染。從我縣的改革來看,某種意義上黨委政府可能是改革的最大贏家。六是不要急于求成。陳規(guī)陋習不是一天形成的,有它的歷史性、長期性和頑固性,要想改變它絕非一日之功。這就要求我們有久久為功的思想準備,要打持久戰(zhàn),如果不能立竿見影,就要在潛移默化中去改變,以時間換空間,急功近利的思想是要不得的。七是不能用極端的方式解決極端的問題。在改革過程中,出現(xiàn)一些極端現(xiàn)象是正常的反應,但這不具有普遍性。對待極端的問題,最忌諱的就是用極端的方式來處理。改革也不要翻舊賬,有一句話說得好,新人新辦法,老人老辦法。過去遺留的問題有它的背景和根源,不能揪住不放,改革畢竟要向前看,要有一個長遠的眼光和寬容的胸懷。要耐心細致地做工作,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把握好度最關鍵,絕不能以惡化黨群干群關系、犧牲黨和國家的形象為代價。
“成功的花兒,人們只驚羨它現(xiàn)時的美麗,當初它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水,灑遍了犧牲的細雨。”通過殯葬改革,我們對冰心先生的這句話有了更新更深的理解。目前來看,我們的改革獲得了初步的成功,但改革畢竟還剛剛開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可能遇到一些困難甚至挫折。開弓沒有回頭箭,我們一定會沿著正確的方向一步一個腳印走下去,將改革進行到底,讓這場改革經(jīng)得起時間和實踐的推敲和檢驗。
謹以此文,紀念沂水殯葬改革這不平凡的一年。
(作者為中共山東省沂水縣委書記、文中圖片由中國社會報《殯葬周刊》記者朱婕妤拍攝)
【延伸閱讀】
短評(徐付群)
殯葬改革雖利國利民,但實踐中少不了磕磕絆絆,持續(xù)徘徊者有之,遭遇阻力走兩步退一步者亦有之。原因何在?
中共山東省沂水縣委書記薛峰關于該縣“全免費”殯葬改革的總結與思考,實際給出了上述問題的答案。
殯葬改革關乎群眾切身利益。改革涉及的一系列問題,形成一個個險峻關隘,改革者只有拿到所有關隘通行證,改革才能一路暢通。而通行證的名字叫“民意”。
在目標設定上,沂水改革提出“全免費”,意味著徹底終結“死不起”這一“個人的傷痛”和“社會的悲哀”,人民群眾當然舉雙手贊成;
在贏得各方理解和支持上,沂水縣大張旗鼓計算和宣傳經(jīng)濟、土地、資源、安全、環(huán)保、祭祀等6筆賬,讓改革的好處深入人心,群眾廣泛認同;
在確保殯葬服務質(zhì)量上,沂水縣合理確定公墓選址、制定墓穴規(guī)格并高標準建設,改革殯儀館使其回歸公益,對火化爐進行高標準升級改造,從而在保持較高服務水準前提下,告別殯葬服務高收費,群眾當然也十分滿意;
在其他如發(fā)揮好黨員干部帶頭作用、發(fā)揮好農(nóng)村紅白理事會動員作用等方面,在沂水改革中也都成為贏得民意的積極因素。
尤其像作者總結的那樣,沂水改革不急于求成,不用極端方式解決極端問題,也不翻舊賬。這體現(xiàn)著對歷史的尊重,體現(xiàn)著對群眾感情和意志的尊重。事實表明,在堅持殯葬改革根本方向的前提下,“新人新辦法,老人老辦法”,更有利于贏得人們對改革的理解、支持和擁護。
沂水改革總體順暢,其根本原因在于改革者在全程各環(huán)節(jié)都拿到了民意通行證。民意暢通,改革自然也一路暢通。這是沂水為殯葬改革提供的一個寶貴鏡鑒。